找到相关内容1706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缠中说禅:缠非缠、禅非禅,枯木龙吟照大千

    活哉!当下惟业、现量惟业,世界惟业、吾心惟业,毕竟空也。  痴人所说我者,也,第三重之幻影也。末那、阿赖耶,第七、第八识者,非学术之名言,惟证可知,非书蠹、痴人所能测也。八识皆幻,因幻而有。世间所谓...一阳,皆业,毕竟空也。思,非只为通常之意识作用。思者,心之遍行也。末那、阿赖耶,犹思,痴人难测也。、末那、阿赖耶,皆“思而在而我,我而在而思”也。  我者,非我也。世人多执为我,而破为我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3854502.html
  •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

    也理应是实法。由此得知,前自体转变出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此等实有“相分”,及由各识的“见分”缘此而现出的见、闻、嗅、尝、觉、知的上的表相,也理应是实法,从而肯定感知经验的可信性。  而至于八中余下的两个潜在难知的心识--末那和阿赖耶识,它们各自变现的对像又是如何的呢?首先,末那(即第七)是与前不同,它不会转变出对像而缘之,而是反缘第八的见分,而显现“我执”的表相--(即...

    潘爱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154610.html
  • 唯识述要

    那个去。佛教的和那个有点类似,但我们讲的不是生物品种的种子,他有六个意,合乎他6个条件,第八识阿赖耶识,能够芷这个种子,能够芷。这个能芷是对种子而言。我们七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对这来讲呢,这前的种子都是阿赖耶识芷的,这个眼识的种子,眼识从哪儿来的,眼识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芷的,就是阿赖耶识不但是芷万事万物的种子,而且把我们整个前七,眼到未那的种子都被他所芷,这个他第二个意思又叫所芷...

    吴信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2961358.html
  • 佛教的心理学

    种感官所能产生的认识称为,这是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在大乘的唯识宗中,除之外又讲到七、八。第七是末那,第八是阿赖耶识。   2、意   意,是思量义。就是能够思量、思维。意也称为意根,它的作用就是作为前识生起的依止。佛教里面讲依意生识,也就是说我们前的产生有它的精神源头,这个源头就是意根。有了意根之后,才能产生意识。意根和的关系是一种能生所生的关系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2463005.html
  • 色心诸法之分析(1)

    处、境各外处。所言处者、生长门义。识谓认识、共有种谓眼识等。认识之起,非自然起、它是内依六根,外缘境而后起的。六根六境为识生所依处,所以说为十二处。此中眼处即是眼根、乃至意处即是意根。色处...依止处。意根一种,非色为性,初期佛教即指无间灭识,后期佛教瑜伽论宗则指第七末那,此非专论不详。其外处为内处所即境界,色处即眼所取境、青黄赤白等。声处即耳所取境、好音恶音清音识音等。香处为鼻所取境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367628.html
  • 陕西安康汉阴县古刹简介

    。钱鹤年斋戒凝神,手绘阿罗汉十八尊于中殿之两壁。东壁以防尊者居中,《般若经》云:“眼耳鼻舌身意”为六根;“色声香味触法”为尘。相交有“见闻嗅尝染着”为,本自一心,和合为十八界。防,防其...

    李厚之 张会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0767665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度,一是“”,即作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触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尘,而生起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之中的“”。在根境识三者的触对中,格外重视入处的如实知,[6]以及舍离入处对...接无明、行二支,后接名色、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等之流转或还灭的过程。其中“”也扮演关键角色。例如在《中阿含.嗏帝经》中,嗏帝比丘把“”作为婆罗门教的“我”(梵语ātman)来理解,而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彻见如来的第一步

    观察和思维实践而来,观察包括“六根”缘“境”的“”,由的触受,才有思维、分析、判断的一连串思辨、实践过  程,透过思辨实践,才能契入真理,否则就只是“人造卫星”未发射成功之前的“人造卫星之理”...人格因而肢解成五种冲突的世界:生理(色蕴)、心  理(识蕴)、感受(受蕴)、思维(想蕴)意志(行蕴),色蕴本身有“色大不调”的冲突,识蕴则有的好恶冲突(如眼识喜  欢的,耳识不一定喜欢,如赏心的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240449.html
  • 我的佛教科学观

    为愚痴而可怜的众生慈悲演说《楞严经》的功德。    在《楞严经》中,佛对觉悟缘起性空法则的实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。由于缘起性空法则牵涉到观察尘的主体——六根、形成虚妄尘的,其实验方法和一般的科学实验有本质性的区别。科学实验一般借助于实验仪器,对虚妄尘进行观察,而不牵涉六根六,故而永远不可能揭示尘世界的本质。而佛法缘起性空的实验则必须要求观察主体——心,对境产生而有尘幻相的过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1844874.html
  • 《八规矩颂》浅解

    舌、身三七缘生,耳识八缘生。 眼识须具下列九缘方能生识:一根缘、二境缘、三空缘、四明缘、五作意缘、分别依缘、七染净依缘、八根本依缘、九种子依缘。鼻、舌、身三具下列七缘方生识:以上九缘中除去空缘...;三类分身息苦轮。” 识颂 “三性三量通三境,三界轮时易可知。相应心所五十一,善恶临时别配之。” 前二句是说具足善、恶、无记三性、现量、比量、非量三量、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858264.html